2006年5月3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绿色的龙门脚村
本报记者 徐晓/文 王志浩/摄

  这里的山郁郁葱葱,这里的水清澈见底,这里的人恬淡和睦。这个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地方,就是诸暨最西端的行政村——龙门脚村。
  5月27日,记者来到龙门脚村采访。一走进村主任潘建木家,女主人为我们沏上了香茗:“这是从1000多米高的三界尖顶上摘下来的高山云雾茶,用野山泉冲泡,外面可没有。”刚说到野山泉,赶来看热闹的村民们有些骄傲:“这水都卖到上海了呢!检测人员说,我们的水有些指标比一些大品牌的矿泉水还好。”我们尝了一口野山泉冲的“高山云雾茶”,果然是清冽无比,口感甘甜。
  品完茶,我们随着潘建木到村里转悠,刚路过潘上大家,就看到老潘抱了个小半人高且造型像石凳的圆木桶往屋里走,脸上还蒙着纱布。“那是养野蜂用的。”潘建木解释。原来,村民每年秋天都会到山上把野蜂“收编”到木桶里“驯养”起来,酿制新鲜的野山蜂蜂蜜来出售。“这些蜂蜜根本不愁销路,去年光卖蜂蜜就有近4000元的现钱收入,今年看来价格能涨不少。”潘上大喜滋滋的。
  在老潘家门口,我们看到几个农妇围坐着,一边聊天一边穿羽毛球拍的框架。“穿一个球拍能赚两角,一天穿50个没问题,这个活不累,想做就做。”潘建木告诉我们,一年下来,整个村做球拍也能赚个十几万的。
  浅浅的溪沟里,一群孩子拎着袋子、拿着钳子,自发地在捡垃圾。我们一路前行,村里四处青山入云,水声潺潺,没有看到被砍的树木或树桩。“谁还干那种事!”村民潘洪福有点激动地说。另一位村民在一旁接茬,村里每年有近百个立方的伐木指标,但这些年来村里一直没有使用,村民都希望山更绿些,树长得更大些,这样山里宝贝就会更多。
  临走时,潘建木向我们说出了他们的打算:“我们村风景这么好,去年,政府还投资200多万元,把进村的路都给修好了,不光村民进出方便多了,现在一到双休日和长假就有不少人开着车、背着包,来我们这里搭帐篷、野炊。以后搞个‘农家乐’,肯定火。”